bat365
胡海胜

时间:2024-01-09 11:32:08  来源:bat365  作者: 阅读量:


  胡海胜,现任bat365副院长、旅游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兼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江西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江西省生态学会理事等职,曾挂职任宜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助理。先后独著或合著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20余项,主持编制旅游规划设计百余项。

一、课题

[1]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内涵和实施路径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3DY15),2022-2023,主持,在研。

[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招标(21&ZD185),2021-,子课题负责人,在研。

[3]基于OBE理念的旅游项目式教学改革研究——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省教改项目(JXJG-21-4-31),2021-2023,主持,在研。

[4]生态视角下革命老区传统村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JY117),2018-2022,主持,结题。

[5]景德镇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对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智库项目(22ZK44),2022-2023,主持,结题。

[6]古村落旅游地居民地方记忆时空演变、影响机理及重构路径研究,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70325),2017-2020,主持,结题。

[7]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振兴发展的新动能研究——以罗霄山区为例,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C19108),2019-2021,主持,结题。

[8]江西省文化与旅游融合战略研究,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项目(YG2018218),2018-2020,主持,结题。

[9]地方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JXYJG-2019-098),2019-2021,主持,结题。

[9]传统村落恢复力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61BAB203095),2016-2019,主持,结题。

[10]传统村落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及调控研究,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C1511),2015.09-2017.12,主持,结题。

[11]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YG2015044),2015.09-2016.12,主持,结题。

[12]翻转式项目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为例,2015年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YJG-2015-065),2015.09-2016.12,主持,结题。

[13]翻转式项目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为例,2015年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改课题项目(JXJG-15-4-22),2016.01-2017.12,主持,结题。

[14]区域文化景观演变机理及其保护利用研究——以庐山地区为例(11YJC850004),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1.09-2016.03,主持,结题。

[15] 国民休闲背景下城市游憩空间意象的特征、效应与形成机制研究(41261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2016,参与,结题。

[16]  转型期鄱阳湖土地利用变化与城乡建设空间优化研究(410013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01~2013.12,参与,结题。

[17] 我国革命老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13BJY14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01~2015.12,参与,结题。

[18]基于生态安全评价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2008GQH0057),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2011,参与,结题。

[19] 大庐山框架与和谐旅游发展战略研究(YCYJ06~02),四川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招标项目,2006.07~2008.12,主持,已完成。

[20] 庐山红色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j0628),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01~2006.12,参与,已完成。

[21] 庐山旅游文化深度开发研究(200509),江西省软科学课题,2005.01~2007.12,参与,已完成。

[22] 旅游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XJG~09~3~8),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项目,2010.01~2011.12,主持,已完成。

[23] 世界遗产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09YB284),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2010.01~2011.12,主持,已完成。

[24] 江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10YJ42),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10年)规划项目,2011.01~2012.12,参与,已完成。

[25]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15-2016,主持,已完成。

[26] 宜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宜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2015-2016,主持,已完成。

[27] 三清山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三清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2019,主持,已完成。

[28] 井冈山全域旅游规划,井冈山市人民政府,2019-2020,主持,已完成。

​[29] 江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典型案例分析及路径探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2022,主持,已完成。

[30] 南昌市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服务,南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2022-,主持,在研。

 

二、部分论文

[1]林文凯,胡海胜,徐国良,李文明.中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周期的区制划分及动态变迁分析[J].旅游科学,2020,34(05):62-79.

[2]胡海胜,郑艳萍.江西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影响因子及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0):148-151.

[3]田逢军,吴珊珊,胡海胜,田国林,李向明.江西省城市旅游形象的网络化呈现[J].经济地理,2019,39(06):214-222.

[4]胡海胜,郑艳萍.传统村落宗族祠堂的旅游活化研究——以于都澄江村祠堂群为例[J].老区建设,2019(08):11-15.

[5]何筠,熊天任,胡海胜.江西革命老区旅游精准脱贫的路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3):108-113.

[6]胡海胜,田逢军,吴书锋,文君.城镇居民对井冈山申报世界遗产的感知态度研究[J].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报,2017(05):48-57.

[7]胡海胜,张玲,史言信.革命老区县级旅游政务网站营销绩效评价——以江西41个革命老区县为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07):121-127.

[8]胡海胜.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情境项目设计——以“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32-35.

[9]易红全,胡海胜.庐山别墅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旅游论坛,2015,8(03):34-39.

[10]胡海胜,孙佳.会展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其对策建议——以2011年第四届中国(南昌)绿色食品博览会为例[J].价格月刊,2013(11):87-90.

[11]胡海胜.微旅游:现状、内涵、对策[J].旅游论坛,2013,6(03):1-5.

[12]胡海胜.旅游产业园:理论模式与实践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09):851-854.

[13]胡海胜.民俗节庆遗产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清山板灯节为例[J].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报,2011(05):47-52.

[14]胡海胜.中国世界遗产地教育:功能、现状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02):11-14.

[15]胡海胜.高校世界遗产教育:意义、现状与对策[J].旅游论坛,2010,3(05):607-610.

[16]胡海胜,周运瑜,郑艳萍.基于网站平台的旅游投资功能评价研究——以31省(市)的官方旅游政务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08):752-754.

[17]张福庆,胡海胜.区域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04):219-224.

[18]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06):71-78.

[19]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郑艳萍,钟林生.庐山风景名胜区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生态规划途径[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9,20(03):279-284+288.

[20]胡海胜.旅游文学遗产视野下的庐山风景区变迁[J].旅游论坛,2009,2(04):605-610.

[21]胡海胜.庐山石刻景观的格局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51-54+57.

[22]胡海胜,王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03):109-112.

[23]胡海胜,魏美才,唐继刚,张福庆,郑艳萍.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模拟[J].生态学报,2007(11):4696-4706.

[24]胡海胜.山地景区生态足迹分析——以庐山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6):814-820.

[25]胡海胜.庐山旅游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分析[J].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报,2007(05):102-106.

[26]胡海胜.庐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7(05):28-36.

[27]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752-756.

[28]胡海胜,唐代剑.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5):95-100.

[29]郑艳萍,胡海胜.桂林石刻景观的生命路径研究[J].人文地理,2006(03):88-91.

[30]胡海胜,郑艳萍.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探论——以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分析为例[J].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学报,2006(01):96-100.

[31]张福庆,胡海胜.生态省投资建设的理论研究[J].经济师,2005(11):42-43.

[32]胡海胜.脱贫新亮点——大化旅游扶贫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46-48+62.

[33]胡海胜.论民俗旅游开发研究的一般方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52-56.

[34] Hu H ,  Qiao X ,  Yang Y , et al. Developing a resilience evaluation index for cultural heritage site: case study of Jiangwan Town in China[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DOI:10.1080/10941665.2020.1805476

[35] H  Hu,  Yang Y ,  Zhang J . Avoiding panic during pandemics: COVID-19 and tourism-related businesses[J]. Tourism Management, DOI:10.1016/j.tourman.2021.104316

[36] XU Cong~rong, HU Hai~sheng, WU Zhang~wen, ZHENG Yan~ping, ZHONG Lin~sheng. The ideal landscape and its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 in Mount Lushan National Park, 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9,20(3):279~284.

[37] HU Haisheng,ZHENG Yanping,Flagstaff Urban Trails System and Its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 National Trails System,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6(6):1-3.